无锡咖啡豆

2021-07-21 10:15:20 420

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是早专门记叙从事“货殖”(商业)活动的杰出人物的史书著作,司马迁阐释的经世济民的经济思想和商业智慧,被誉为“历史思想及于经济,是书盖为创举”。

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结构、重构全球创新版图。在这场大变局中,所有勇于创新、敢于担当的企业家、创业者、打工人的故事,都值得被铭记。我们推出《澎湃财经人物周刊·货殖列传》,讲述全球化时代大潮中的商界人物故事。

他们为时代立传,我们为他们立传。

在今天,没有一种豆子能像咖啡豆一样有如此强大的“振奋精神”的功能:从“豆子”到“杯子”,从种植、加工、品鉴、制作、饮用,每个和咖啡有关的环节都唤醒着人们的商业神经——

有人打通全产业链,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咖啡品牌;有人后来居上,在已经有着7000多家咖啡店的上海成功创业;有人借此实现职业转型,独辟蹊径成为咖啡培训师。

咖啡与茶、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,作为舶来品,咖啡来到中国的时间不过一百多年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雀巢为代表的速溶咖啡进入中国市场,随后兴起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咖啡厅,再到近几年互联网咖啡的爆发式增长,中国的咖啡消费市场发展迅速。

4月29日,汇聚了“从种子到杯子”全产业链的虹桥国际咖啡港正式开港。在助推中国咖啡行业发展的同时,也正式拉开了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(虹桥品汇)建设千亿级国际贸易总部集聚区的序幕。

随着更多的人参与到咖啡产业中,下游产品丰富,门店增加;而对于消费者来说,原本被赋予太多文化属性的咖啡正在回归它原本的样子——一种方便易得、日常所需的饮料。

从“种子”到“杯子”

“云南的咖农们不知道什么是精品豆子。雀巢咖啡告诉农民选什么品种种植、用什么方法处理豆子,但这一切在当时都只是为了做速溶咖啡,”德国咖啡贸易商Eric Baden告诉澎湃新闻(www.thepaper.cn),“农民们没再听到其他的标准,还是按老方法照做,市场环境却变了。”

即使在中国生活工作20多年的Eric能够讲一口流利中文,他和云南咖农们的沟通仍旧十分艰难——难点不在于双方的口音,而在于90年代的雀巢咖啡深植于农民们脑中的观念。

1988年,雀巢公司进入中国云南,在当地开拓咖啡种植业;1992年,雀巢在广东东莞设厂,云南咖啡豆成为该厂主要原料之一。在雀巢的影响下,三合一速溶咖啡迅速成为中国市场主流,中国速溶咖啡市场开始蓬勃发展。